深圳市欣昌盛包装制品有限公司

   塑料包装制品、塑料袋、塑料膜
 
 
产品分类
联系方式
  • 联系人:彭志春
  • 电话:0755-33832867
  • 邮件:905620963@qq.com
  • 手机:18938063629
  • 传真:86-0755-33832839
友情链接
新闻中心
塑料袋永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最多的用品
发布时间:2016-08-01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92        返回列表
轰轰烈烈“限塑”年余,肯定还是小有进步的。目下,我们虽然不能将其功劳一笔抹杀,但是看到市民一日不可无塑,超市售塑堪称劲爆,笔者还是禁不住要疑惑了:我们到底要将这近一年的历程表述为限塑还是售塑,才更准确?

 “限塑令”后,塑料袋俨然成了商品,似乎并没有妨碍其频繁而广泛地使用。同样,自觉把“禁白”提升到一种修养境界的市民毕竟不多,不少顾客也没有携带环保购物袋的行为习惯。就连有的超市想试水“无袋日”,也总不免屡屡碰壁,半途而废。现在如果要做一个抽样调查,超市里什么商品最畅销?不用说,恐怕非塑料购物袋莫属了。这样的尴尬,大约是“限塑令”出台之初,人们始料未及的。

现在从纯粹的商品性能看,说塑料购物袋正以其价廉物美而赢得了市民的广泛认同,恐怕毫不为过。这就真值得我们反思了。如果限塑的出路竟在售塑,而售塑反过来又等于承认和巩固了塑料袋的商品形态,那么,我们至少已应该以特殊商品看待之。不是吗?在这样一个小小塑料购物袋身上,早已叠加着限塑、“禁白”之类的社会功能和宏大理想。

如何体现塑料购物袋这一商品的特殊性?无塑既然一下子不能被接纳,那么依笔者愚见,进一步提高塑料购物袋的价格,在眼下最值得尝试。卖两毛钱一个,购者踊跃,且丝毫不利于购物者“禁白”意识的形成,那么卖1元一个行不行?或者进行一次深入的市场调研,只要有利于“限塑”,就是价格再抬高一些也无妨。在全国统一抬高价格的基础上,再对销售塑料购物袋超额利润的走向做出统一的规定,比如,借此设立“禁白基金”之类,在操作层面上应该不会是什么难事。

而且,塑料袋的商品化还不妨再彻底一些。超市散装生鲜食品的塑料预包装袋也不应让消费者免费获得。在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以前,比照收费依然可行。

购物塑料袋全面的商品化并抬高价格门槛无非是要让消费者明白:在“限塑令”面前,谁都没有豁免权。同时限制塑料袋成为最畅销商品,也为下一步彻底实现无塑奠定了基础。